C'est Tiff

C'est moi, 15歲還沒去過淡水, 就流浪到英國成了小留學生, 對巴黎一無所知卻很想住巴黎, 想當藝術家卻始終是個大公司裡的 small potato, 夢想很多卻少了那麼點不顧一切的衝動, 我的blog就是用來抒發我那矛盾的生活理想與幻想

Saturday, July 07, 2007

Fauteulis d'orchestre

今天看了部法國片 "Fauteuils d'orchestre"
中文譯為"巴黎不打烊", 其實法文真正的意思是"劇院前排的頭等座位"
我想中文會這麼翻是有道理的, 如果照實翻恐怕不會有太多人感興趣
畢竟任何電影只要以巴黎為名便充滿吸引力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也是衝著巴黎之名而來

相較於其他在巴黎拍攝的電影, 這部電影並無刻意歌誦巴黎的美
反倒大量敘述劇中人物的生活片段和價值觀, 也沒有鮮明的主配角之分
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生活哲學
我特別中意片子裡的一句詞:
"在戲院裡有種人, 一有機會就想辦法由後排的位子往前擠,
等到擠到第一排才發現距離舞台太近反而看不清楚"

反觀身為凡人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
從小, 大家把頭等座位形容的特別美好, 有如天堂
只有少數優秀的人才坐得到那所謂的上賓區
大人們即使自己沒坐過也要拼了命把小孩送到頭等座位
坐上頭等座位代表成功, 代表優勢, 是人生最及至的實現
於是我們努力地要往前坐, 巴不得把所有人通通擠出場
最好可以擁有整個戲院, 擁有全世界
等到真的擠到最前排才發現
那夢寐已久的頭等坐位只能從固定角度看到戲的一部分
好不容易搶到了頭等座位卻失去了原本擁有的視野 .. .. ..
雖然後悔卻捨不得讓座, 後面可能擠了一堆人虎視眈眈窺視著你的位子
也可能後排已經沒有你的位子, 想回也回不去
不是出局, 就是繼續留在第一排忍受過了頭的聲光效果帶來的頭暈目眩
電影接近尾聲, 男主角問女主角在巴黎街頭遊蕩究竟在找尋什麼
女主角隨性的回答道: "在尋找一個視野好又舒服的位子"

好像是這樣 .. .. ..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坐在第一排,
也不是每個人都受的了那樣直擊心臟的聲光效果
生活其實很簡單, 只要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位子
就可以很舒服, 很真切的欣賞那場叫人生的戲
也或許上帝早為每個人留了個位子, 一個最合適的位子
有人喜歡坐在第一排, 享受那種處在世界中心的感覺
有人偏好坐在最後一排, 順便觀賞其他看戲人
最好每個位子都有人坐才夠熱鬧, 每個人都安分的坐在自己的位子
不必擠也不必羨幕別人, 因為票價都一樣, 都是老天爺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