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一個四不像的小留學生
剛辭去工作的我原本有個新計畫:
想培養第二專長, 加入中文教學的行列
上網做了 research, 我開心的發現台北教育大學有這樣的課程
喜孜孜的正準備報名, 才發現報名資格中有這麼一項規定:
高中以前的學業必須在台灣完成方可線上報名
otherwise 要跟著那些阿豆仔一起參加中文檢定考試
換句話說我並無直接報名的資格
此刻的我真是百感交集
原來我是個不屬於任何族群的游離份子
在外國人眼裡我是個不折不扣的 Chinese, 泛指華人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我算是那種"國外長大的小孩"
相較於 ABC 我又多一份對台灣文化的認同感
畢竟在一塊土地生長十來年
受的又是全中文教育, 很多觀念早已根深蒂固
其實有部分和我年紀相仿的人有著類似的背景:
起因於90年代經濟起飛, 很多像 Tony 爸 and Alice 媽一樣
在這個充滿機會的年代得以白手起家
他們體悟到教育的重要, 努力提供子女最好的教育環境
鋼琴英文美術樣樣來, 深怕孩子的天才被埋沒
厲害的一部分順利考上第一志願從此一帆風順
另外一些則被送出國當起小留學生, 而我就是其中的幸運兒之一
這些人大多來自單純的家庭, 涉世未深卻有點早熟
成長過程有些寂寞, 帶點孤僻, 甚至缺乏安全感
畢竟半熟的青少年, 有些自己的想法, 很難打入當地學生的圈圈
求學過程歷經亞洲的金融風暴, 眼睜睜看著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同學
沒完成學業就被迫回國從新適應當地教育, 於是有了危機意識
當然也有幸和許多大富豪成為同學
例如某個國家的皇室成員或者來自共產國家的航空大王
他們生活的奢侈程度簡直非凡人能想像 .. .. .. 哇! 大開眼界
唉唉唉!!! 真是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有的人揮霍無度, 有人的爸媽省吃儉用送小孩出國
而我則不偏不倚屬於中間的那一群, 過的還算寬裕但不至於奢侈
緊接而來的是台海危機, 大陸揚言要攻打台灣
依稀記得電話那頭的老爸嚴肅的說:
"如果中共打過來妳就不要回來了, 去申請政治庇護想辦法留在歐洲"
我連續忍了兩個假期都沒回家,
最後受不了還是在最短的那個假期飛回來過年
再大一點認識了一群愛包餃子的 "大留學生"
這些人的生活真的很 amazing, 三不五時就要下廚宴客
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 一起逛街一起買菜, 還要一起上圖書館
而且整個家簡直就是小台北, 客廳裡有蕾絲桌巾
外加大溪豆乾和幾包很有人情味的零嘴像可樂果和雪魚香絲等等
浴室裡有從台灣帶來的洗髮精沐浴乳
運氣好的時候還會看到復古的南橋水晶肥皂
廚房裡一定有大同電鍋, 還會不時飄出統一蔥燒牛肉麵的味道
我不禁感嘆這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這些生活小撇步原封不動真空到國外, 令人佩服不已
好不容易完成學業, 計畫好好享受人生, 拓展自己的生活圈
卻發現自己好像少了某段回憶,
沒有所謂 "人不輕狂枉少年" 的那一段日子
沒有同學會可以參加, 身邊也沒有親密的朋友
老朋友各忙各的, 和新朋友的話題總是言不及意, 單調乏味
遇到的人同質性越來越低, 也各懷鬼胎, 一日是朋友一日是敵人
很黏家人卻喜歡保有獨立的生活, 想單飛又沒本事
好像很多流行的話題都跟自己無關,
因為那些流行都來自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and I am not part of them
我, 好像不屬於任何一群人, 越擁擠越覺得孤單
是啊! 就是這樣,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四不像的小留學生
一個不斷問自己"我是誰?"的小留學生